警花出更,她们走遍“中华第一商圈”每个角落:全球微动态
在南京秦淮公安队伍里,有一支成立了六年的警花队伍,她们守护着“中华第一商圈”新街口的安宁。24栋写字楼、16家大型商场、23家金融网点、大小企业2500余家……每一个角落,都是她们熟悉的地方。
热心回应群众诉求,5小时找回“被盗”电动车
【资料图】
3月6日早晨,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淮海路派出所接到市民王女士报警,称前一天下午放在新街口测绘大厦工地附近的电动车被盗。王女士是一名公司的业务员,每天忙碌奔波,电动车被盗对她开展工作造成极大不便。
“您别急,我来帮您!”淮海路派出所女警汪学民耐心安抚。根据王女士的描述,汪学民将测绘大厦附近案发前后的公共视频全部调出,一帧帧地仔细察看,结果发现测绘大厦当天下午并没有出现王女士及其电动车的身影。这是怎么回事?难道是王女士记错了时间?汪学民又将调取公共视频的时间延长到当天清晨,结果发现王女士是当天早晨将车子停放在测绘大厦工地附近,当天中午11点多,她又径直骑走了。
王女士始终回忆不起来,自己最终到底把车子停在了哪里。盗窃案并不存在,按照规定民警可以结案。但看到王女士苦恼的样子,汪学民不忍心,又跟着公共视频一路“追踪”,这一追又是三个多小时,最终才破解谜团。原来,王女士前一天将车子停在了金鹰附近,由于停放位置属于禁停区域,被保安推到了洪武路某银行外。
“真是不好意思,耽误您这么长时间,午饭都没顾上吃!”汪女士连声道谢,汪学民也抿嘴一笑,“虽然看视频看得头晕眼花,但找到电动车解决了你的困难,值!”
耗时5个多小时,找一辆“并未被盗”的电动车,只是淮海路派出所女警服务队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,几乎每名女警都遇到过类似警情,“咱们女警服务队就是要解难题、办实事,让群众满意是我们最深层次的追求!”在服务群众、守护平安的最前沿,淮海路派出所女警服务队,用专业和真诚铸就了一道温柔有力的“巾帼防线”。
线上化解异地网购纠纷,“南京民警有求必应,给力”
“中华第一商圈”新街口商贸区,有16家大型商场,各种矛盾纠纷错综复杂。3月中旬,新百商场某知名专卖店一名售货员,匆忙赶来淮海路派出所报警,称她在网上App销售了一双1000多元的球鞋,发货后却收到买家取消订单申请。商家按要求第一时间完成了退款操作,没想到本该被快递公司拦截的球鞋,却直接送到了杭州买家手里,还被其在另一家平台卖掉了。售货员再三联系买家,请求其退款或退鞋,却被买家拉黑。
“我一个月工资才几千块,鞋款追不回来,就得从我工资里扣。”售货员欲哭无泪。负责处理此起警情的汪学民多次联系买家未果,对方看到是南京的号码根本不接。汪学民并未轻言放弃,当晚她下班后先后换了两个手机号码联系买家,并且给对方编发好几条详细短信表明民警身份,讲清此事涉及的法律问题。民警的柔性执法方式打动了买家,他当晚主动联系民警并及时退还了鞋款。
网购领域矛盾纠纷千奇百怪,淮海路派出所女警服务队凭借女警特有的温柔和智慧“线上”精心调处,将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发扬光大。日前,抄纸巷某牛肉面馆的厨师来到淮海路派出所,他此行是为了感谢女警服务队。原来厨师的岳父在甘肃老家,通过电商平台购买了一个柴火炉,孰料货物没收到,500多元的货款却打到了云南卖家账户内。岳父又急又气,不知如何是好。远在南京打工的女婿得知此事后,找到了淮海路派出所女警服务队求助。面对网购领域的弱势群体,女警们并未因管辖权问题将其拒之门外,而是想法设法与卖家多次协商沟通,最终帮其岳父顺利追回货款。“南京民警有求必应,给力!”厨师直竖大拇指。
爱心接力延伸服务,只为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
3月10日上午,淮海路派出所女警服务队民警路亚琼接到辖区一名初中生报警,称自己被父亲揍了,路亚琼赶紧上门查看。报警人是一名15岁男孩,其父母离异,近期因身体等缘故在家休养,男孩父亲登门看望时发现他在睡觉,不分青红皂白将其打了一顿。“孩子正值青春期,尤其需要父母的关爱和理解!”路亚琼批评了父亲的粗暴做法,耐心安抚好男孩情绪。
这并不是男孩第一次报警了,由于父母离异,家庭矛盾、学业压力交织在一起,男孩情绪颇为偏激。“孩子非常聪明,千万不能因此影响健康和前途。”女警服务队决定主动提供延伸服务。路亚琼和汪学民向派出所领导汇报后,第一时间与街道关工委和社区取得联系,各方决定携手对男孩开展帮扶关爱计划,“加大走访力度,多跟孩子及家长沟通交流,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利益!”
事实上,尽心化解家庭矛盾,全力帮群众排忧解难,一直都是淮海路派出所女警服务队的光荣传统。据了解,2022年以来,女警服务队先后帮扶救助群众500余人次,收到锦旗和感谢信48面(封),2022年被评为南京市“巾帼文明岗”。
“女警服务队不仅是我们派出所的一张闪亮名片,更是新街口商贸区的一道靓丽风景线!”淮海路派出所教导员崔翔表示,女警们全力回应群众诉求,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平时,防微杜渐消除社会治安隐患,有力保障了辖区和谐安宁。
通讯员秦公轩现代快报+记者季雨
(通讯员供图)